蜂蜜结晶了怎么融化?非常简单,只需适当提高环境温度便能融化!

来源:万搏亚洲 作者:黔子夜 时间:2020-01-14 19:03:44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酿制而成的,一般情况下多呈质地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液体状,但有些蜂蜜存放一段时间后会结晶成固体状,事实上要将结晶蜂蜜恢复成液体状也非常简单,下面小编就简单科普一下蜂蜜结晶了怎么融化吧!

蜂蜜结晶

一、结晶原理

结晶是指蜂蜜从粘稠的液体状逐渐变成结构松软的固体状,事实上所有自然成熟蜜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原因是蜂蜜中富含葡萄糖且葡萄糖又有易结晶的物理特性,若温度等因素导致葡萄糖溶解度降低时无法被溶解的葡萄糖便将以晶体形式从蜂蜜中析出来。

蜂蜜结晶

二、结晶因素

蜂蜜结晶受葡萄糖含量、结晶核、温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影响,其中葡萄糖含量相对越高时蜂蜜越容易结晶,结晶核数量越多时蜂蜜越容易结晶,环境温度在13~14℃时蜂蜜最容易结晶,含水量越低时蜂蜜越容易结晶,另外所有自然成熟蜜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

蜂蜜结晶

三、营养论述

结晶对蜂蜜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影响或破坏,原因是蜂蜜结晶和水凝结成冰一样都仅仅只是单纯的物理变化,而且对大多数蜜种而言结晶也不会影响蜂蜜的口感,事实上结晶蜜取用时往往比液态蜜更方便,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将已结晶的蜂蜜刻意恢复成液体状。

蜂蜜结晶

四、融化方法

蜂蜜结晶后若要恢复成液体状实际上非常简单,其中最快速的办法是将蜂蜜隔水加热到20~30℃便会自行融化,也可将蜂蜜放在暖气片或太阳底下等温度稍高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加热蜂蜜的温度不能超过60℃,否则蜂蜜的营养价值会因活性物质失活而降低。

蜂蜜结晶

五、注意事项

1、结晶是自然成熟蜜固有的物理特性,因此完全不能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但能结晶的蜂蜜也未必就是真蜂蜜。

2、结晶最简单的融化办法是提高温度,但加热时温度不能超过60℃,否则蜂蜜的营养价值会因活性物质失活而降低。

3、结晶完全不会影响蜂蜜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结晶仅仅只是单纯的物理变化,因此不用刻意将结晶蜜恢复成液体状。

相关推荐
新收的蜂群没有蜂王,试试这几个办法,轻松将蜂群“抢救”回来!
野生蜂群是很多养蜂人主要的蜂种来源,有时候好不容易收捕到一群蜂,等回家一看才发现蜂群中没有蜂王,遇到这种问题很多养蜂新手可能就慌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只要做好补救措施,这种无王的蜂群其
蜜蜂怎么快速繁殖?按这几个步骤管理,快速将蜂群繁殖成为强群!
强群是养蜂获得高产的必要前提,同时强群也是蜜蜂适应自然的基础,也就是说强群不但养殖效益要高得多,而且在蜂群管理上也要省心得多,因此快速将蜂群养成强群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下面
没加工的蜂胶怎么吃?不建议食用,吃没加工的蜂胶容易中毒!
蜂胶是蜜蜂采集树胶加工成的固体胶状物,同时也是蜜蜂能维持整个群体健康的有效物质,养蜂人可从蜂箱覆布、覆盖、箱壁等处刮取蜂胶,这种没有加工过的蜂胶被称作原始蜂胶,下面小编就简单科普一
马蜂在家筑巢什么兆头?无关祸福,没有威胁尽量人蜂两相安!
马蜂是胡蜂科下属群居昆虫的统称,尾部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在受到不友善惊扰时便会群起而攻之,轻者被蛰处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瘙痒,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下面小编就
蜂蛰了是鸿运当头的兆头吗?与祸福无关,严重时要立即就医!
蜂是细腰亚目除蚂蚁外昆虫的统称,因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而令人所畏惧,被蛰后轻者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瘙痒,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蜂蛰了是
沙巴蜂有蜜吗?沙巴蜂会采花酿蜜,生活习性和东方蜜蜂相似!
沙巴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社会性群居昆虫,不管是形态还是习性都和东方蜜蜂相似,在很长一段时间沙巴蜂都被认为是东方蜜蜂的亚种,1988年的亚洲东方蜜蜂会议上才被确认为独立的种,下面小编就科
蜂巢蜜的蜂蜡能吃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吃蜂蜡也有保健价值!
蜂巢蜜是蜜蜂酿制成熟并封上蜡盖的蜜脾,因营养丰富且完全纯天然而备受人们青睐,事实上蜂巢蜜也是比分离蜜更高级的营养食品,但很多人都担心蜂巢蜜里面的蜂蜡不能吃,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下
蜂毒疗法是真的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蜂疗也绝非无所不能的!
蜜蜂尾部有产卵器特化而成并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受到不友善的干扰时蜜蜂便会发起攻击并用毒针注入毒液,而蜂疗则是蜂毒的药理作用与针灸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下蜂毒疗法
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蜡、蜂花粉、蜂毒、蜂蛹有什么区别?
养蜂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蜂产品,蜂产品因来源和形成不同可分为三类,其中蜂蜜、蜂花粉、蜂胶等是蜜蜂的采制物,蜂王浆、蜂毒、蜂蜡等是蜜蜂的分泌物,而蜂蛹则是蜜蜂的幼虫或蛹体,下面小编就简
蜂群起“分蜂热”怎么办,试试这几个办法,快速解除“分蜂热”!
蜂群发生“分蜂热”时不但处于消极怠工状态,而且自然分蜂后群势也至少减小一半,因此有经验的养蜂人都会想办法解除“分蜂热”,通过昨天的文章已经知道发生“分蜂热”的原因了,今天小编就和大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