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大量死亡怎么治疗?

黔子夜
2021-05-19 10:23:57

蜜蜂

1、囊状幼虫病

【病原】囊状幼虫病毒。

【症状】主要危害大龄幼虫,约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且液体中有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防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实际应用中以中草药的效果较好,凡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都有一定疗效,某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2、爬蜂病

【病原】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异常,中期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往往在蜂箱附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蜜蜂麻痹病毒引起的可用新生霉素或金霉素治疗,蜜蜂孢子虫引起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蜜蜂螺原体引起的可用磺胺类药物治疗。

3、烂子病

【病原】蜂房蜜蜂球菌,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怪味,脾上出现花子现象,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防治】磺胺类药物对烂子病有效,每千克1:1糖浆或蜂蜜水中加入1克磺胺噻唑钠饲喂蜂群。

4、蜂螨

【病原】狄氏瓦螨(大蜂螨)、亮热厉螨(小蜂螨)等。

【症状】严重时各龄期幼虫或蛹均出现大量死亡,死亡幼虫易腐烂且无一定形状,蜂蛹不能顺利羽化,死亡时头部伸出,也可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成蜂被蜂螨寄生寿命将明显缩短且易感染麻痹病。

【防治】杀螨1号、速杀螨等触杀剂,螨扑、升华硫、甲酸等熏蒸剂,“杀螨2号”纸片烟剂等熏烟剂。

5、农药中毒

【病原】有机磷等农用杀虫剂。

【症状】整个蜂场的采集蜂都出现肢体麻痹、打转、爬行等异常行为,中毒严重的采集蜂死后吻伸出、张翅、钩腹,有些死蜂的腿上甚至还携带有花粉团,蜂群的群势越强中毒就越严重。

【防治】立即将蜂群搬离施药区,清除蜂巢中被农药污染的蜂蜜和花粉,然后饲喂0.05~0.1%硫酸阿托品或用0.1~0.2%解磷定溶液喷脾。

综上所述,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非常多,例如囊状幼虫病、爬蜂病、烂子病、蜂螨、农药中毒等都可能引起蜜蜂大量死亡,养蜂生产中发现蜜蜂大量死亡必须先找出病因,然后再根据病因选用对症的药物和方法治疗。

相关问答
蜜蜂的发育周期因蜂型不同而不同,其中蜂王从卵到蜂一共需要约16天,雄蜂从卵到蜂一共需要约23天,而工蜂从卵到蜂一共需要约20天,另外蜂种不同蛹期所需... 【详细】
蜜蜂近距离定位主要靠视觉和嗅觉,实际上蜜蜂的视觉和嗅觉都是非常灵敏的,并能依靠视觉和嗅觉准确的找到蜂巢位置,新工蜂在出巢采集之前的认巢行为就是为了记... 【详细】
1949年我国仅饲养有50万群蜜蜂,1957年发展到150万群左右,1959年为300万群,1967~1977年一直保持在400万群左右,1981年... 【详细】
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群居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全世界共有9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华蜜蜂(东方蜜蜂亚种)和意大利蜜蜂(东方蜜... 【详细】
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三型蜂(蜂王、雄蜂、工蜂)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这4个发育阶段,而且蜜蜂的这4个发育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下面我们就... 【详细】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昆虫,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蜜蜂科、蜜蜂属的统称,全世界共有9种蜜蜂,尤以中华蜜蜂(东方蜜蜂亚种)和意大利蜜蜂(西方蜜蜂亚种)最常见,下... 【详细】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且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为取得食物不停... 【详细】
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大量工蜂组成,三型蜂各司其职,任何个体离开群体后都无法独自生存,群体缺少任何一种蜂型都无法正常繁衍... 【详细】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性资源昆虫,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每群通常只有一只蜂王,数千至数万只不等的工蜂,而雄蜂一般只在群体需要的季节才存在,比较... 【详细】
蜜蜂是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在受到惊吓或者威胁的时候会蜇人(当然也会蛰其他生物... 【详细】
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群居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所熟知,全世界共有9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工蜂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在遇到不友善的干扰... 【详细】
热点阅读